探索财经奥秘,指引财富未来

资产大幅波动中谁先动手

萨达 2024-08-09 10:27:07

  全球资产的大幅波动无疑是当下关注的核心热点。谈及原因,都会听到“套息交易”4个字的解释,但对具体过程的感知或相对抽象,或不由得心生一些疑问:

  1、资产一连串的大幅波动中,谁先动的手?又是如何作用到其他资产?

  2、海外大幅波动是终止还是可能走向更大的危机?资产配置该如何去应对?

  3、本轮相对抗波动的人民币资产能否成为最大的赢家?

  上述3个问题无疑是直接而实在的,本文拟从相对通俗的视角加以讨论。

  1)是谁先动的手?

  ①从时间维度来看:可以发现这轮波动始自于7月11日,日元、日股、美股几乎都是这天阶段性见顶。美股、日股开启了这一轮大幅下跌,日元汇率开启了大幅阶段性升值。时间维度没有明显差异性。

  ②从逻辑维度来看:资产间的“套娃”过程,原点回到了美国经济预期。

  首先,从理解套息交易开始,套息交易有3个核心特点:

  一是,套息交易必须是有利可图的。负债端成本应该小于资产端收益,只要符合这个条件,套息游戏理论上可以一直运转。

  二是,负债端并不一定是低息货币,核心是资产和负债的匹配。一般而言,负债端会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货币,例如日元。但如果资产端的吸引力足够大,高成本的货币也可以,例如美元。只是,低成本的货币,可以选择高收益的资产端,也可以选择中低收益的资产端。而高成本的货币,则必须选择高收益弹性的资产端。

  三是,负债和资产任何一端变动,只要打破成本和收益的利差,都会对套息交易产生重大影响。此外,涉及国别间的投资时,交易者需要管理汇率风险。而当套息交易迅速降温时,往往会对涉及的资产端产生短期的流动性冲击。

  按照上述的描述,典型的套息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借低息货币如日元。其投向可以有2种选择,一种是投向潜在高收益资产,如美股、日股。另一种是投向潜在中低收益资产,如美债。这2种都是有利可图的。

  二是,借高息货币如美元。其投向只能是潜在的高收益资产,如美股。

  今年以来,上述三类资产的表现可以描述为“套娃”过程:

  1月份-4月份,美股、日股同步上行,美日利差稳中有升,日元汇率小幅贬值,这是套利交易者最爱的阶段。

  4月份-7月份,日股开始掉队,更准确的说日股里的科技股开始掉队,美股科技股继续高歌,美日利差小幅压缩。套息交易者开始将资产端从美股、日股、美债缩窄至美股、美债。日元汇率的大幅贬值则是源于以日元抛售代替日股资产抛售,用以分散投资组合。但美国科技股的强势表现仍然是吸引了更多的资金参与。

  7月上旬,美股科技股业绩不及预期,美国经济数据降温,市场开始美国交易衰退预期。美国科技股大幅下跌,美日利差大幅收缩,资产端无处“可套”,套息交易出现松动。

  可见,本轮套息交易松动的核心在于:资产端收益率出现大幅下跌和收缩,打破成本和收益的关系,最终是落到了美国经济预期的变化。

  ③从传导维度来看:部分套息头寸的平仓造成局部流动性冲击。当资产端美日利差收窄,特别美国科技股出现大跌,同时日元汇率大幅升值,迫使部分套息头寸平仓。这使得套息交易者不得不卖出手上的资产或是去借贷资金。因此可以看到:日股、美股的大幅卖出、欧日离岸美元流动性的收紧。这些又会进一步作用在日元汇率上,叠加日元加息,强化日元的升值趋势。循环的打破需要资产端阶段性企稳,如近两日的表现。

  2)海外大幅波动是终止还是可能走向更大的危机?

  首先梳理一下从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环境到可能的路径演变。一般而言,可能会经历3步:

  第一步:高利率环境会压制美国国内需求,经济和就业市场降温,通胀下行。

  第二步:随着时间的积累,市场对于经济担忧的预期抬升,并会作用在资产价格的表现上,有可能会出现短期的流动性冲击。

  第三步:当经济衰退预期不断强化时,资产价格的波动会不断加大。同时,实体经济的恶化可能使得微观个体和金融机构出现违约。如果整体杠杆水平和风险敞口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有可能会出现违约风险。

  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回到“套娃”模式的底层,即对最终美国经济走向的判断。从历史来看,如果衰退真的来临,事前也很难判断。当前美国经济数据和就业数据出现了一定的降温,通胀虽有所下行,但也还尚未回到合意水平。但继续压低通胀,或必然会压缩传统需求,而AI行业在产业趋势进一步行进前,在估值已经迭创新高时,能否对冲“打通通胀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所带来的冲击?或值得思考。又或是回到了美联储在通胀和增长间的两难抉择。相对明朗的是,套娃游戏的阻力在增大。

  3)国内资产是否参与到了这轮“套娃”游戏

  相较于日本,国内资产情况存在显著的不同。逻辑上,短期汇率的变动由跨境资本流动决定,跨境资本流动则由经常账户和金融资本账户两部分构成。相较于日本全面开放的金融账户,我国则是有限放开。因此,短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着眼于经常账户。

  当前而言,基于中美利差尚处于高位,2022年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净结汇持续低于货物贸易顺差,即仍有大量外汇还尚未结算。而未来若是国内经济预期回暖,结汇盘的释放将成为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支撑力量。

  4)资产配置:海外资产在“套娃缩圈”,国内权益在“积蓄出圈”

  从全球资金的配置视角来看,当下国内的权益资产,呈现出2个特点:

  一是,波动率显著低于全球资产,估值性价比优势突出。截至2024年8月7日,沪深300、恒生指数估值(PE TTM)分别为11.39倍、8.66倍,估值分位数分别为22%、8%,显著低于美、欧、日市场。

  二是,何时向上?需要看中国的基本面变化,或需等一等。基本面预期是压制当前国内市场风险偏好、最终是压缩市场估值的核心因素。而当核心因素开始变化时,反弹是件很自然的事。聚焦于下半年,关注经济增长预期差,着力点或在3处:出口方面,当前市场已提前计提悲观预期,但现实或许没有想的那么差;财政方面,当下发力节奏已在提速。地产方面,对于经济的拖累有望收窄。

  5)国内债券:理解收益率曲线向上的重要性,不要有过度博弈的心态

  理解长端利率,必须理解收益率曲线向上的重要性。正常向上的收益率曲线是积极的经济预期信号,是金融机构正常经营的基础。今年以来,市场推动长端和超长端快速下行。上周10Y国债利率、30Y国债利率分别创下2.13%、2.35%的新低。与海外对比来看,当前国内长端和超长端利率水平显然是偏离的。以欧元区为例,1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长3.86%,同期10年公债收益率为3.07%。而我国2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长4.06%,同期10年国债收益率仅为2.23%,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2.47%。因此,需要理解央行对长端和超长端利率的关注。

  此外,虽然当下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中美利差有所收窄,但这更多是源于海外在交易美国经济衰退预期,预期与现实或会有差异。为了更从容的环境,也应为潜在的变动预留空间。策略上,因势而动不搏弈,短期把握短端票息。长端和超长端而言,结合负债端的稳定性,等待在利率回到合理位置把握配置价值。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