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百亿级私募幻方量化之后,另一家量化私募也宣布放弃中性策略。
10月23日,上海幂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幂数资产”)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发布公司策略线重大调整公告。公告指出,因市场环境发生重大转变,公司期权套利策略遭受重创。经内部商议,未来主推策略调整为带有多头敞口的策略,不再推广类中性策略。
对于投资者关于“目前存续产品是否也跟着改变策略”的疑问,幂数资产在微信公众号中给出“现有产品策略保持不变,投资者复杂,不适合变更策略”的回复。
两大量化私募先后宣布放弃中性策略,难道市场“风向标”来了?对此,业内人士并不认同。大岩资本方面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来说,中性策略不太适合指数急涨急跌的行情。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中性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特征与定位是其余类别的产品无法替代的,该策略产品市场需求不会消失,待到基差与指数走势回归正常水平,还留在场内的管理人和客户会受到奖励。
幂数资产:不再推广类中性策略
近期百亿级量化巨头幻方量化宣布关停中性策略产品线,一度引发市场热议。
10月18日,幻方量化向投资人表示,因市场环境变化,对冲系列产品难以同时取得收益和缩小风险敞口,潜在收益风险比明显下降,未来收益将明显低于投资人预期。考虑到对冲产品的风险属性,公司将逐步把对冲全系产品投资仓位降低至0,同时自2024年10月28日起免除对冲系列产品后期的管理费。公司对冲产品存量规模较小,预计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同时,公司建议投资人综合判断,适时调整投资组合。
然而,继幻方量化后,又有一家量化私募宣布放弃类中性策略。
10月23日,幂数资产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发布《关于公司策略线重大调整及对投资者提供优惠补偿的公告》。公告指出,由于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公司期权套利策略遭受重创。经公司内部商议后决定,未来主推策略将调整为带有多头敞口的策略,而不再推广类中性策略。
对于投资者遭受的损失,幂数资产表示:“公司深感愧疚和歉意。为尽力弥补投资者损失,若原有投资者有意投资新策略,将享受极大优惠,例如永久免收业绩报酬等补偿。”
其实,幂数资产对于期权套利策略的调整早有端倪。早前,幂数资产就曾发布公告,指出旗下期权产品创历史最大回撤,停收管理费。10月16日,幂数资产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中表示,受市场大幅波动影响,公司旗下期权产品出现创历史的回撤。为尽快修复净值,经公司内部商议后决定,对旗下期权产品轮流暂停收取管理费。
同日,幂数资产发布另外一条公告,指出公司已在托管平台办理手续,将旗下产品“SZP941幂数富饶套利3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费临时调整为0,调整有效期为2024年10月17日至2024年11月16日。
对于此次策略线重大调整,有投资者产生“目前存续产品是否也跟着改变策略”的疑问。针对此问题,幂数资产在微信公众号中回复道:“现有产品策略保持不变,投资者复杂,不适合变更策略。”
公开资料显示,幂数资产成立于2015年6月8日,2017年8月14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均为1000万元,目前管理规模在5亿—10亿元。据了解,该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量化投资资产管理的对冲基金之一,主战略是量化投资,同时搭建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特征的投研平台,擅长算法交易研究,通过衍生产品对冲系统风险后寻找强于市场的绝对收益机会和低风险套利机会。
中性策略业绩表现垫底
那么,此次风波中的中性策略和类中性策略到底是什么?
“中性策略和类中性策略产品主要是指通过同时构建多头和空头头寸来对冲市场风险,以期在各种市场环境下都能获得稳定回报,而不受市场整体走势影响的产品。”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中性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选择最有可能带来回报的证券进行买卖,同时利用衍生工具如股指期货、期权等对冲市场风险,以获取超额收益(Alpha)。这类策略的特点包括与市场相关性低、获取绝对收益,以及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水平相对较高。
当前时点,幻方量化和幂数资产先后宣布放弃中性策略,专注多头策略,释放了什么信号?
其实,这可能是私募机构对当前市场环境变化的响应。陈兴文分析,两大量化私募可能认为在当前或预期的市场条件下,多头策略相比中性策略能提供更好的收益潜力。背后的原因可能包括市场波动性的增加、对冲成本的上升、市场趋势的明确以及对冲策略在单边市场中的局限性。
从业绩表现来看,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的确远落后于其他策略,尤其是最近一周。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18日,股票市场中性策略指数近一周收益为-0.64%,近一个月收益为-0.97%,今年以来收益为-2.43%。
反观股票量化多头策略,近一周和近一月表现极为出色,在所有股票策略中遥遥领先。私募排排数据显示,截至10月18日,股票量化多头策略指数近一周收益为3.30%,近一月收益为19.74%。
此外,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和股票多空策略整体表现也要好于股票市场中性策略。数据显示,股票主观多头策略指数近一周收益为1.19%,近一个月收益为15.56%,今年以来收益为0.95%。股票多空策略指数近一周收益为0.93%,近一个月收益为7.81%,今年以来收益为-0.37%。
中性策略产品业绩怎么这么差?对此,陈兴文解释道,这可能与市场波动性增加、对冲成本上升、基差波动以及市场风格的变化有关。“近期,中性策略产品业绩落后于其他策略,在市场单边上涨的情况下,空头端的头寸风险敞口扩大,提升了对冲成本,导致中性策略产品出现净值回撤。此外,市场风格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某些量化模型无法及时调整,从而影响超额收益的获取。”
业内人士:市场需求依然在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性策略要被市场抛弃,其价值和需求依然存在。
从收益来看,中性产品的收益构成为超额收益Alpha减去对冲成本。当前,量化中性主要用股指期货、ETF融券等工具来进行对冲。大岩资本以股指期货对冲举例分析,在中性策略中,管理人在买入股票组合(多头端)的同时,通常会卖出与之等值的股指期货(空头端),以对冲市场的Beta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对冲成本在建仓时就已确定。短期基差的收敛和扩张会导致产品净值的浮动,但只要不平仓,短期基差的波动并不会影响最终期货交割时中性产品的收益。“这类产品的特点是与市场Beta的表现相关性较低,可以作为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策略。承担对冲成本并面临基差的波动是中性管理策略的特征,但这也恰恰是管理人可以利用的优势。”大岩资本强调。
谈及中性策略的未来发展前景,业内人士持乐观态度。
陈兴文认为,虽然短期内中性策略可能会面临挑战,但长期来看,市场中性策略因其在多元化投资和风险对冲中的价值,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投资技术的不断进步,中性策略产品有望通过调整和优化,重新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大岩资本则提到,此时或是建仓中性策略的良好时机。“相对来说,中性策略不太适合指数急涨急跌的行情。从多头端来看,当市场情绪回归正常,股价将重新由业绩主导,场内资金切换至正常的个股配置,叠加近年来量化参与者的大幅下降,这会为还留在市场中的量化管理人提供更佳的超额环境。从对冲端来看,基差的波动会造成中性产品净值暂时的浮亏,但并不影响最终的收益,产品的对冲成本在建仓时就已锁定。也就是说,对冲端的收益仅与开仓价和平仓价有关。”目前的对冲成本处于近年来的最低区间,甚至有时呈贴水贡献正收益,因此此时建仓中性策略的性价比较高。
另外,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大岩资本明确,中性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特征与定位是其余类别的产品无法替代的。市场需求不会消失,待到基差与指数走势回归正常水平,还留在场内的管理人和客户会受到奖励。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原标题:两大量化私募宣布放弃,中性策略为何成为“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