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财经奥秘,指引财富未来

钠离子电池储能崭露头角,规模化应用还有多远。

胡青 2024-06-27 08:54:21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作为储能领域的新兴力量崭露头角,凭借丰富的原材料、易获取、低成本及高度可控的特点,有望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今年五月,广西首个大型钠离子电池储能站投入运营,标志着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预示着其规模化应用将加速。位于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的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运行一个月后,成功缓解了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问题,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接纳能力。
南网广西南宁供电局高级工程师罗传胜指出,这座储能电站能在8小时内完成充放电,通过智能调控参与电力调度,如同电力系统的稳定器和调节器。尽管钠离子电池在原理和工艺上与锂离子电池相似,具备高性能、安全、长寿命等优点,但在应用于大规模储能电站时,还需解决电池技术、系统集成和安全防控等挑战。
经过技术攻关,项目团队开发出高安全性的钠离子储能电池和国内首个十兆瓦时系统,并已应用于伏林储能电站。目前,钠离子电池在成本效益上还未明显优于锂离子电池,需在性能和成本上进一步提升。尽管如此,业内普遍看好其前景,认为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钠离子电池储能将成为最具成本效益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然而,要充分发挥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大规模量产是关键。尽管钠离子电池原料丰富,但由于产量小、配套设施成本高,实际生产成本暂时高于锂离子电池。多位受访者强调,尽管我国在钠离子电池技术上领先,但产业化的成熟度仍有待提高,产业链的完善和市场接受度是下一步的重点。
为了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各方建议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力。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李臻建议,国家应在关键技术研发上给予持续支持,并鼓励不同技术路线的示范应用。同时,建立完整的储能产业链,加强与电力、能源、交通等行业的协同,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并提升经济性。
未来,制定相关标准和认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以及完善法律法规,将是推动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这些举措,钠离子电池有望在储能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