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财经奥秘,指引财富未来

融资总量增稳,5月新增贷款九千五百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效应持续,降息受双重约束。

萨达 2024-06-15 07:41:00
中国人民银行6月14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揭示,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95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06万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符合市场预期。M2(广义货币)同比增长7.0%,而M1(狭义货币)则下降了4.2%。专家普遍认为,尽管受去年高基数和短期因素影响,信贷增速趋于平衡,显示出“挤水分”的效果,金融实际支持并未减弱。
今年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52万亿元,但存量同比增长8.4%,凸显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持续支持。企业与政府债券发行的活跃度,反映了财政政策的加速实施和融资结构优化。人民币贷款规模在市场预期范围内,主要受金融机构需求不足、GDP核算方式改革等因素影响,但贷款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近期,禁止违规“手工补息”对金融数据进行了“挤水分”,导致银行存款付息率下降,减轻了银行负债端压力,有利于贷款利率向实体经济让利。5月新发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创历史低位,显示信贷市场宽松。
地方化债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对贷款增长有负面影响,但还原这些因素后,新增贷款实际高于上年同期。整体来看,金融支持力度依旧较大,政策效应将持续显现,央行旨在引导银行业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M2增速放缓的原因包括去年基数较高、主动去“水分”措施以及债券发行增加等。M1下降反映了存款主要集中在居民部门,企业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强。监管措施和金融结构变化影响了M1增速。
金融业内呼吁淡化对总量指标的关注,强调存量数据的连续性和滚动效应。未来政策调控将更侧重于激活存量资金,而非单纯追求贷款增量。当前利率水平虽低,但仍低于中性利率,表明货币政策支持力度稳健。然而,鉴于内外部因素,进一步降息面临挑战。
总体而言,金融体系正经历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利率调整需综合考虑银行利润、居民储蓄、以及汇率稳定等多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