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财经奥秘,指引财富未来

红行情受重击基金经理分歧加剧

萨达 2024-08-02 08:27:26

  刚刚过去的7月,红利指数创下今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对标红利资产的ETF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有ETF单月回撤逾10%,但资金针对大部分红利ETF却越跌越买。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有迹象显示,众多基金经理二季度对红利资产出现一定分歧。鲍无可、谭丽等知名基金经理在二季度减仓红利相关个股,焦巍、许拓则“信仰”不变,大举加仓。

  红利指数创年内单月最大跌幅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今年以来,上证红利指数、中证红利指数分别上涨5.61%、2.92%。而在7月,上证红利指数跌超5%,中证红利指数跌4.48%。此外,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7月跌幅也超过7%。

  从交易量来看,7月的前三周,中证红利指数日均成交额均低于历史均值。其中,7月22日至26日当周实现约352亿元的日均成交额,较前两周有所放量。

  以中证红利指数成份股进行统计,Choice数据显示,近六成成份股7月收跌,平均下跌近4%。其中,海澜之家华阳股份厦门象屿均跌逾20%。

  在此背景之下,对标红利资产的ETF整体表现欠佳。据不完全统计,68只红利相关主题ETF(包含其联接基金),仅有15只产品在7月实现正收益。三只跟踪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ETF在7月回撤超10%,华夏中证红利质量ETF、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易方达中证红利低波动ETF回撤均超3%。

  即使在调整行情背景下,部分红利ETF仍在7月获净申购,资金越跌越买。Choice数据显示,7月,景顺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易方达中证红利ETF、招商中证红利ETF、天弘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等基金份额实现正增长。

  红利资产调整有迹可循

  红利资产的调整在二季度末已经有迹可循。公募基金二季报显示,基金经理对于红利资产出现了一定分歧。

  一些此前连续多个季度重仓红利相关个股的基金,开始逐步减持。嘉实基金管理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型基金经理谭丽,其管理的嘉实价值精选二季度持有中国海洋石油的数量相比一季度末减少了29.39%,中国神华也退出嘉实价值精选前十大重仓股行列。此外,睿远基金旗下两位知名基金经理傅鹏博和赵枫管理的产品均在二季度减持了红利相关个股。其中,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在二季度减持了中国移动100万股。

  资源类个股此前是知名基金经理鲍无可管理的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的重点持仓方向。一季度末,紫金矿业中国海洋石油川投能源华能水电洛阳钼业神火股份铜陵有色等均位列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到了二季度末,这几只资源股虽还在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但持有数量却有所减少。数据显示,中国海洋石油川投能源铜陵有色被减持。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基金经理进一步“拥抱”红利资产。例如知名基金经理焦巍管理的银华富裕主题,在一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就出现了中国海油中国移动中国核电国投电力中国神华等红利相关个股。但彼时,焦巍的持仓中仍有山西汾酒青岛啤酒贵州茅台三只其一向偏爱的白酒股。二季度末,焦巍继续大手笔加仓红利相关个股,与一季度末相比,青岛啤酒贵州茅台退出前十大重仓股行列,海尔智家长江电力新进前十大重仓股。

  今年崛起的新锐基金经理许拓,其管理的永赢股息优选因重仓红利相关个股,上半年业绩表现出色。二季度,该基金进一步增持红利相关个股,包括华能国际华电国际中国广核中国核电;另外,中国移动等新进该基金重仓股行列。

  策略持续性待验证

  伴随着8月开启,对于红利资产能否重拾涨势,市场对此分歧颇大。

  部分机构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红利资产估值已回到历史均值水平,低利率环境下仍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华商基金表示,从中证红利指数年内表现来看,年初一路“高歌猛进”,但自5月下旬调整至今,当前指数估值已经回到了适中的位置。

  中金公司认为,短期在市场风格轮动中,红利资产或存在回调风险,不过从长期来看,宏观经济仍旧在转型阶段,目前的低利率环境大概率仍将延续,“安全”和“防御”的投资风格主导市场,红利资产仍然具备长期的配置价值。

  与此同时,部分机构对红利策略的持续性持有不同观点。华龙证券表示,整体来看,对于红利属性较强的行业,仅对公用事业持相对乐观态度,其余行业均保持谨慎。从市场资金角度来看,下半年红利资产结构分化的概率较大,投资者应重视行业内部企业的业绩质量。

  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认为,红利资产下半年仍有望领先市场,但其未来的持续性不会太强,股价涨到一定程度后难以继续前行。反观科技板块中的半导体和芯片标的,上半年股价演绎较为充分,一些估值过高的标的下半年大概率会出现调整,但中长期依然值得关注。

  减仓红利资产后,基金经理将瞄准哪些方向?基金经理冯汉杰表示,他管理的广发主题领先在二季度减持了部分“稳健类资产”,相应地增持了一些吸引力有所提升的“非稳健类资产”,但是由于对后市风格无法清楚判断,因此配置相对分散。

  谭丽也表示,会更加积极寻找有机会的底部资产,买入并等待该类公司业绩增长兑现带来股价的重估。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当“红”行情迎当头一击 基金经理分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