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财经奥秘,指引财富未来

市场变化莫测做好资产配置寻找确定性

萨达 2024-08-07 09:27:04

  自2022年以来,世界的格局开始加速演进。

  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已经意识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传统上依赖单一资产的投资策略,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

  例如这几天全球大类资产的走势,从暴跌到反弹,从下跌熔断到上涨熔断,正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而资产配置通过多元化的组合方式,降低了预测市场走势的必要性,同时展现出更强的“反脆弱”能力,在不确定性主导的时代洪流中脱颖而出。也不难理解,资产配置一跃成为各大财经社区的热点话题。

  那么,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又有哪些要点?

  如何理解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与前提?

  资产配置的一大底层逻辑是——大类资产的走势通常呈现出“涨跌轮动”和“均值回归”的特点。这意味着,尽管各类资产都会有其高光时刻,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低谷。

  但如果能合理分配仓位进行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就有望利用资产之间的低相关性降低波动性,并且穿越周期实现满意的长期回报。

  有效的资产配置始于对资产类别及其特点的深刻洞察,我们通常可以将大类资产划分为四大类别。

  第一类是权益类资产,主要包括A股市场、港股市场的权益产品以及海外(如美、日)的宽基指数基金。

  权益类资产通常的特点是高收益与高波动并存。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即便由于资本市场的固有属性,短期的波动在所难免,但对于一个GDP长期正增长的经济体,股市长期向上的趋势不会发生改变。

  因此,对于期望跑赢通胀、实现资产长期保值增值的投资者而言,合理配置权益资产其实至关重要。

  第二类是固收类资产,例如近期大热的国债,以及债基等。

  固收类基金主投债券,债券本身是生息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抹平债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此固收类基金的“震感”相对较低,且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更能带来“细水长流”的持基体验,在个人资产配置中可以作为“压舱石”进行布局。

  第三类是商品类资产,包括能源、金属、农产品等多种类别,例如投资于商品市场期货合约的黄金、豆粕等商品ETF以及与商品市场价格走势强相关的有色、石化、农业等行业主题指数。

  商品类资产的走势与全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宏观因素息息相关,通常具备一定的抗通胀特征。由于商品与股、债券等资产的相关性较低,将商品加入投资组合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因而成为资产配置的重要一环。

  第四类是现金管理类工具,例如货基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通常的基金风险评级是R1低风险,适合用于存放紧急备用金和日常闲钱,作为日常现金管理工具。

  图:常见低风险、中低风险公募基金示例

  注:以上仅供示意,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请参考具体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划分。数据来源wind,采用对应wind基金指数,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采用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 (931059) 走势,统计周期2022/1/1~2024/4/17,过往数据不预示未来,不代表基金产品收益。

  货币市场基金简称“货基”,主要投向短期货币市场工具,例如:现金、期限在1年以内的银行存款、央行票据、同业存单以及一些短期债券等低风险资产。因此具有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特征,而且申赎也比较灵活。

  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跟踪的是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持有7天即可灵活赎回。在AAA高评级的加持之下,这类同业存单通常具有流动性较好、流动性好、发行方实力雄厚、整体违约风险小等特点。

  如何设定大类资产的配置策略与比例?

  资产组合的配置策略一般有两个步骤,首先进行战略资产配置(SAA),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战术配置(TAA)。SAA确定了组合的长期预期收益与预期风险,而TAA则旨在增厚组合的收益、管理突发的短期风险,最终实现大类资产的最优配置比例。

  如何确定各个大类资产配置比例?我们可以分五步走。

  第一步是确定可投资金的比例。

  一笔长期不动的钱,如果全部购买低风险产品,那就损失了获得更高收益率的投资机会;同样,“短钱长投”也将显著限制策略的可控空间,甚至导致操作变形,也是常见的误区。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是一个实操当中应用广泛的资产配置方法,这一配置比例由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提出,即是将家庭资产分成4个账户,按照资金的重要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第一个账户是要花的钱,大约是总资产的10%或者是3-6个月的家庭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等日常开支。

  第二个账户是保命的钱,大约是总资产的20%,用于应对突发的意外事件引发的大额支出。

  第三个账户是生钱的钱,一般占比30%,用于为家庭创造收益。

  第四个账户是实现目标的钱,一般占比40%,用于养老金、子女教育基金等等,投资目标是追求相对稳健的保本升值。

  第二步是先确定商品类的资产配置比例。

  优先确定黄金的配置比例。黄金作为一类相对“特殊”的商品,具备可以对抗通胀和地缘政治风险的特性,引入组合可以有效改善资产配置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黄金本身不能生息,更适合作为投资组合的一环而非重仓或单一布局,理论上低风险偏好组合最优黄金添加比例在1%-2%,中风险偏好组合最优黄金配置比例为10%-17%,通常的仓位占比在5-10%即可。(以上仅供示例引用,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然后再着手确定其他商品的配比,一般而言,商品类资产的整体仓位上限不高于30%,考虑到美联储历史降息周期中商品的表现,当下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适当调低。

  第三步是确定股债配置比例。

  股债的配比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以及市场的估值水平,一般而言如果风险偏好比较低、股市估值相对较高,就可以降低权益的配比,反之亦然。

  对不同比例的股债仓位组合(按年度再平衡)进行回测发现:“10%股 90%债”取得了最低的全年亏损;“60%股 40%债”在取得最高年化收益率的同时,年度亏损风险也更为可控。

  (来源:Wind,回测期限2004.12.31-2023.12.31。本次回测以沪深300指数代表股票类资产、中证全债指数代表债券类资产,2004年12月31日起投,每年末进行动态再平衡。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当然,上述的比例全部是基于历史数据回测的结果,在实操中还是需要结合自身的目标收益率和风险承受能力来设定并进行动态调整,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股债仓位占比。

  比方说可以结合市场的估值水位线来设定股票资产的占比。

  如果股指目前的市盈率百分位数偏低,就提升股票资产的占比,反之,则提升债券资产的占比。

  假如初始设置是股债50%:50%,可以根据上证指数市盈率TTM的百分位数对股票仓位进行动态调整:

  (以上仅供示例,不构成投资建议)

  第四步是确定权益资产内部的配置比例。

  理论上讲,我们可以从综合评估的角度出发,对A股市场、港股市场以及海外资本市场进行排序,对排名第一的市场采取超配策略,而对于排名相对靠后的市场则采用低配策略。

  在A股市场内部,进一步实施不同风格之间的分散配置,例如下图中的金融地产 先进制造。然而,资产配置并非一成不变,而应按照投资者自身的节奏,定期进行调整和再平衡以适应市场变化。

  第五步是确定投资策略。

  无论是追求细水长流的投资长跑,还是快进快出的短线突击,无论是看准时机的单笔投入,还是细水长流的定投播种,投资的关键在于洞察自我,认清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进而找到更为匹配的投资策略。

  “投资如人生”,同样是方向重于速度,几个关键的抉择往往定调一生轨迹;投资同样如棋局,短期变幻莫测,但时间会抹平一切偶然的起伏。

  尽管二者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短期走向难以预测,但并不乏可以提升长期胜率的“难而正确”的方法。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 “修炼内功”,我们自然也能在时代洪流的不确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性,一如资产配置之于投资的意义。

  (文章来源:华夏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