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7日,中国证监会、各地证监局、沪深北交易所以及中基协今年以来合计“点名”294家私募机构,较2023年同期增长近240%。从处罚事由来看,挪用基金财产、内控制度不完善、未按规定管理资料、未依法履行职责等违规行为高频出现
私募行业违规行为正在加速出清。8月6日,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简称“广东证监局”)连开两张罚单,剑指部分私募的违规行为。据三方平台统计,截至8月7日,今年以来已有近300家私募被监管“点名”,同比增长超200%。与此同时,今年私募注销数量已经超过1000家。
业内人士表示,在监管趋严、行业优胜劣汰加速的背景下,私募管理人唯有不断提升合规意识和能力,以投资人利益为先,方能实现长久发展。
私募违规行为频被“点名”
8月6日,广东证监局披露信息称,珠海横琴金晟硕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存在未按规定及时填报并定期更新管理人有关信息的问题,因此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同一天,晋建私募基金管理(横琴)有限公司也因存在多项违规问题被广东证监局责令改正。据悉,晋建基金在开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活动期间,存在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个人募集资金,从事不符合规定的明股实债业务,向投资者提供的信息披露文件不准确等违规行为。
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中国证监会、各地证监局、沪深北交易所以及中基协今年以来合计“点名”294家私募机构,较2023年同期增长近240%。从处罚事由来看,挪用基金财产、内控制度不完善、未按规定管理资料、未依法履行职责等违规行为高频出现。
“去年以来,各地证监局和中基协对私募陆续开展现场检查,覆盖了投资、募资、投后管理等各个环节,检查非常严格和细致,很多管理人合规层面的漏洞在此过程中暴露,相关罚单和纪律处分有所增多。”沪上一位私募人士坦言。
私募注销数量破千家
违规行为频遭处罚的同时,私募行业的“劣币”也加速出清。
截至8月7日,今年以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注销数量已达1155家。从注销类型来看,“主动注销”的私募数量为322家;“依公告注销”的私募为10家;“协会注销”的私募为701家,占比超过60%;“12个月无在管注销”的私募为122家。公开资料显示,“协会注销”的私募包含因纪律处分、异常经营及失联等情形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一位私募研究员表示,去年以来私募业出清节奏明显加快,尤其是今年以来主动注销的数量有所增多,意味着越来越多私募开始自我审视风险,实现从“不敢违规”到“不愿违规”的转变。
记者采访获悉,8月1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简称《运作指引》)正式实施,诸多私募积极自查整改,通过修改基金合同、优化净值披露方式等满足最新监管要求。
行业优胜劣汰将持续提速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行业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私募业优胜劣汰将持续提速。
鹤禧投资直言,未来私募业的整体质量和规范性将不断提升,《运作指引》的实施将倒逼私募管理人注重产品质量和风险管理,而那些无法适应新规的私募机构可能面临生存压力,行业的洗牌节奏将加速。整体来看,接下来私募唯有练好扎实的投研“硬实力”,为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规范运作,才能赢得一席之地。
星石投资认为,监管将引导私募行业步入规范化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将不断提升合规意识和能力,树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具体来看,对于本就具备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头部私募而言,接下来可以进一步提升投研实力和机构化水平,向全球领先的资管巨头看齐;对于中小私募而言,在行业优胜劣汰加速下,则需通过差异化竞争获取发展空间。
沪上一位百亿级量化私募创始人透露:“今年公司整体员工数量是增长的,招募的人才分布在投研、运营、风控各个环节,后续私募的比拼会愈发激烈,优胜劣汰下管理人必须提升综合实力。”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今年已有上千家私募注销 行业生态加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