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财经奥秘,指引财富未来

万基时代迷你基金去留

萨达 2024-09-09 09:28:00

  公募基金进入“万基时代”,迷你基金是去还是留?

  在基金清盘速度加快的背景下,迷你基金是否存续成为诸多基金公司面临的新问题。当前,为保住迷你基金而转嫁到基金公司身上的固定费用,以及引入“帮忙资金”开支的增加,都意味着迷你基金想要存续下去需付出更高的成本。尽管如此,仍有不少迷你基金拒绝离场,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的产品。

  然而,随着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31万亿元,行业新陈代谢显得愈发重要。业内人士认为,有些基金之所以规模迷你,是因为其产品定位不能满足市场和投资者的需要,投资人“用脚投票”。面对政策引导和行业压力,迷你基金有序退出是大势所趋。

  部分迷你基金不愿离场

  近些年,公募基金清盘速度加快。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今年以来共有315只公募基金清盘。在这样的趋势下,仍有一些迷你基金通过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方式拒绝离场。

  比如东方红启瑞三年持有混合,此前该基金出现了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因此召开了持有人大会,提议持续运作该基金。9月4日的公告显示,该基金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生效,基金可以继续运作。

  对于另外一些不愿清盘的迷你基金来说,持有人大会只是走过场。在商议基金继续运行的持有人大会召开失败后,这些基金仍可“维持原样”,比如恒生前海消费升级混合、泰信均衡价值混合等基金。截至二季度末,上述基金的规模均低于5000万元,目前仍在正常运行。

  不少规模较小的基金还纷纷采取措施,“预防”自动清盘。近期,多只基金召开持有人大会,修改了原“自动终止”的相关条款,避免因触发相关条件而自动清盘,如南方中证全指计算机ETF等。

  还有一些基金也在修改“自动终止”条款。以华泰紫金信息科技主题6个月定开混合发起为例,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为2.35亿元。公开资料显示,从9月4日起,该基金将通过通讯方式召开持有人大会,并从9月4日起对相关事项进行投票。

  从其基金合同来看,若合同生效满3年后继续存续,且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合同》终止,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据其持有人大会议案,该条款将修改为: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相关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持续运作、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在6个月内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保壳”面临严峻现实

  迷你基金想要在市场走弱、清盘加速的大背景下“保壳”越来越难。不仅维持基金运营的两大成本在增加,而且在波动的市场中想要扩大规模是难上加难。

  “今年,监管部门改革迷你基金产品运行固定费用,鼓励基金公司自主承担信披费、审计费、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费、银行间账户维护费、IOPV计算与发布费、注册登记费等各类固定费用,上述费用不再从基金资产中列支。一般来说,这部分费用大概在10余万元。”南方某基金公司有关人士说。

  该人士表示,这部分费用主要影响规模在3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权益类基金,这类基金年度信披费一般为5万元。而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固收类基金,以及规模在3000万元以下的权益类基金免收年度信批费。

  除此之外,引入“帮忙资金”的成本也在增加。某小型基金公司的有关人士表示,基金公司为避免清盘会找“帮忙资金”来渡过难关,但近两年来市场波动较大,面对亏损风险,求助“帮忙资金”需付出更大的代价。

  在市场持续调整的背景下,迷你基金很难通过业绩增长实现快速翻身。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旗下的迷你基金,在头部公司的光环下,很难脱颖而出。“我们旗下的某只基金业绩在同类排名前1/5,但是公司营销能力不强,也缺乏品牌效应,所以规模仍然较小,更别提一些业绩没有起色的产品了。”该人士说。

  由于新基金申报流程复杂,且成本不低,当下不少中小基金公司仍倾向于先“保壳”,以等待后续市场机会。该人士对记者坦言,今年新发市场比较低迷,公司的存量非货规模很珍贵,毕竟“蚊子腿也是肉”。

  以九泰基金为例,近年来在经历了频频收到监管罚单、高层变动之后,管理规模大幅缩水至20亿元以下,超过一半的产品规模低于5000万元,2022年至今未曾新发基金。今年以来,该基金公司旗下多只产品召开持有人大会,目的是商议产品的继续运行事宜,或修改合同中“自动清盘”的条款。

  据天相投顾统计,截至二季度末,管理规模低于500亿元的基金公司高达74家,占比近半,管理规模低于100亿元的基金公司有36家。这些基金公司后续若要选择保留旗下迷你基金,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万亿级市场需要加快新陈代谢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1万亿元,基金数量超过1.2万只。然而,Choice数据显示,目前逾4300只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其中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有1600余只,行业的新陈代谢愈发显得重要。

  “基金产品规模变得‘迷你’,说明其定位不能满足市场和投资者的需要,投资人在‘用脚投票’。”某第三方基金分析人士表示,迷你基金因为规模太小,很难有效地进行资产配置,不利于维护持有人利益。

  该人士认为,并非所有迷你基金都适合“保壳”,若想“保壳”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公司能提供运作产品所需的投研和运营资源,二是该产品的策略定位符合当下或者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潮流。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的新发基金多为复制市场上成熟或成功的产品,需要增加创新型产品。正因为如此,大量不适应市场和投资人需求的产品会被加速边缘化,变成迷你基金,最终被淘汰。

  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要鼓励基金管理人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为出发点,以风险可测可控、投资者有效保护为前提,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

  今年以来,许多创新型基金产品陆续问世。以ETF为例,科创100ETF增强、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等产品纷纷成立;跨境QDII、REITs等品种也在逐渐丰富。在许多基金产品加速“迷你化”的当下,进军有潜力、代表未来方向的创新赛道,成为不少基金公司的选择。

  某业内人士表示,在基金公司利润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其所在公司仔细评估承担此类迷你基金的固定费用,以及对公司成本、收入的潜在影响,对确实没有市场需求、占用成本较高的产品,或采取“应清尽清”的做法。与此同时,在未来产品的布局上,公司也更加审慎。

  “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有序退出,能为行业生态注入活力。不仅可保护投资者免受同质化产品过多的困扰,还能促使基金公司聚焦重点、做好创新型产品的开发,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排排网财富理财师曾衡伟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万基时代” 迷你基金的去与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