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财经奥秘,指引财富未来

政策利好齐发如何解读大反攻后市怎么看

萨达 2024-09-25 09:27:00

  从昨天(9月24日)上午9点开始,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纷至沓来,消息面犹如秋日繁花次第绽放,令人目不暇接。

  市场情绪瞬间从悲观转为乐观,“牛回速归”的呐喊声此起彼伏,A股也迎来了久违的放量普涨,上证指数收涨4.15%,创下最大2020年7月以来单日最大涨幅,两市成交额重返9700亿。(来源:Wind)

  01 政策层面落地了哪些利好?

  稳增长、稳地产、稳股市“三箭齐发”

  “稳增长”方面——

  ①降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年底前可能还会择机再降准0.25-0.5个百分点;

  ②降息: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7天OMO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从目前的1.7%降为1.5%,引导LPR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

  “稳地产”方面——

  ①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0.5个百分点;

  ②统一最低首付比例: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下调至15%;

  ③加大政策配套支持: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提升央行支持比例至100%,年底前到期的经营性物业贷款等文件延期至2026年底。

  “稳股市”方面——

  ①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5000亿,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通过质押股票、债券、ETF等资产,“以券换券”从央行处获得流动性,提高股票增持能力;

  ②创设专项再贷款:首期3000亿,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增持股票;

  ③进一步支持股票市场发展:研究平准基金,支持汇金公司加大增持力度,发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以上整理自财联社、华尔街见闻)

  02 降准降息带来哪些影响?

  潘行长表示,本次降准0.5个百分点一共可以释放约1万亿元的低成本长期资金,而降息将带动MLF下调0.3个百分点,预计LPR和存款利率也将随之下行0.2-0.25个百分点,对银行净息差总体保持中性。

  央行此次“大动作”,彰显了货币政策在呵护经济复苏层面的坚定决心,这也正是对“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求的积极响应。

  市场对于降准已有一定预期,而降准和降息同时进行可谓是一举多得:

  一来有助于增强市场对于政策宽松持续性的预期,释放积极的“稳增长”信号,提振市场信心;

  二来有利于增强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将全社会的融资成本保持在偏低水平,缓解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对正处于复苏进程中的实体经济、为当下反复的信心注入一剂强心剂。

  03 地产相关政策释放什么信号?

  过去两年间,房地产市场承压带来的“副作用”已成为共识,当前影响有效需求的一大堵点便是私人部门缩表,体现在居民早偿率来到历史高位,不仅制约了当下风险资产的表现,提前还贷也对居民购买力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尽管去年8月存量房贷利率已经经历过一轮下调,超过23万亿元存量首套房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73个百分点。(来源:《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人民银行)

  但由于上轮调整仅针对首套房贷,且下限是原贷款发放时“当时当地”首套房加点下限,所以部分区域(尤其是2023年底前未调整过下限的一线城市)贷款人并未直接受益。

  而此次将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是针对买房人的“变相降息”,有望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预计按年向居民让利1500亿元左右。如果全部用于消费,对于正处于复苏进程中的居民消费,也是不容小觑的助力。

  可以说,本次政策属于“对症下药”,一方面为借款人节省房贷成本,阻断私人部门“缩表”循环,扩大消费和投资;另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平滑提前还贷压力,稳定住房消费预期,提振购房信心。

  或许化解地产行业深层次矛盾仍需要时间,行业的企稳还有一个过程,但至少目前我们见到了政策的进一步发力拐点,稳住预期便能稳住需求,需求有了,库存才有望理性去化。而地产作为我国居民最主要的信用扩张载体,承担着居民50%以上的财富配置,一旦能实现“再平衡”,对经济脉络的深远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来源:华泰证券

  04 股、债后市影响几何

  债市方面:

  9月24日开盘主要国债利率普遍下行,10Y国债一度下行超2BP。但随着市场对政策信息的充分消化,以及A股大涨行情的“跷跷板”效应,主要国债利率转跌,10Y国债盘中上行超2BP。

  短期来看,债市面临的环境将更复杂,资金面、高频数据的关注度或将提高。

  当前的债市面临着两方面力量的博弈,一方面,当前利率达到历史低位,过往经验暂时失效,止盈压力、政策预期等均会产生一定压力;另一方面,资金欠配以及整体偏宽松的环境,也是稳定利率的力量。

  纯债基投资建议上,如果投资者更关注短期的“避震”需求,不妨更多偏向短债基金的配置,等待信号进一步明朗。

  如果投资者的资金期限相对更长,如可达1年及以上,则可以考虑逢调整布局中长期纯债型基金,通过长期持有追求,相对更高的固收资产内在回报水平。

  因为从趋势上看,支撑债市慢牛行情的底层逻辑并未发生转变。

  当下债市行情出现趋势性反转,需要经济数据出现季度维度的连续修复,或货币政策转向收紧。在宽货币的政策下,通过个人、企业加杠杆的方式转向宽信用,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这将伴随着新旧动能切换波浪式前进。

  眼下对债市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于财政,这需要观察10月的会议表述,并且政策转换为实物工作量反哺经济,仍需要时间观察。因此在反转信号出现前,债市整体趋势不变。

  股市方面:

  对小编而言,这也是本次“政策大礼包”中最超预期的部分。因为昨日新增创设的两大政策工具与正在筹备中的平准基金,可以说是精准剑指当下A股市场的核心掣肘——资金面。

  一方面,本轮A股的蛰伏周期格外漫长,在经历了三年的赚钱效应低迷之后,居民风险偏好转向防御,在缺乏增量资金的同时,减仓与赎回带来的负反馈作用还加深了减量博弈。

  而本次央行第一次创设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等于是直接为机构提供了增量资金的“子弹”,在首期5000亿元规模的基础上,未来还可视情况扩大规模。

  具体操作上,机构可以把自身拥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作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再去市场上卖出变现,而变现获取的资金必须用于购买股票。

  当然,创设互换便利不意味着直接发钱,不会扩大基础货币规模,但从资金流向上分析,对于股市而言是获得增量资金,而部分国债等低风险资产可能会增加相应的卖盘,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于金融市场上“淤积”流动性的重新分配与疏导,引导“活水”流向股市。

  另一方面,政策层面在“国九条”之后大力倡导提高股东回报率,年初以来A股上市公司分红和回购金额分别达到2万亿元和1500亿元,双双超过历史全年高点,但客观操作层面上,部分上市公司可能由于面临市值缩水与资金周转等问题导致“有心无力”。

  9月24日推出的3000亿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计划,面向上市公司提供2.25%的低利率贷款,使得大股东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借款来增持自家股票。

  毕竟只要公司的分红率超过2.25%,就已经可以实现盈利。而对于那些深知当前价值已经明显低估的公司而言,伴随着股价的上涨,这样的借款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者需要上市公司“真金白银”回馈价值,而敢于借款增持自家股票的公司,往往具备扎实的基本面和较低的估值,这些公司也通常是核心资产和机构重仓股的代表。类似的操作有望打破困扰已久的负循环,稳定和改善市场信心,开启核心资产价值重估的新篇章。

  尽管近来股市的波折反复令不少投资者深感迷茫,但从历史规律看,每一次“3000点保卫战”最终都取得了胜利。当前监管层对于市场足够重视,利好量变终将渐近质变,随着由上而下的执行力优势发挥,我们有理由期待市场由极端情绪回归,进入经济与资本市场共振向上的良性循环。

  信心回来了,行情自然也就走下去了,这就是人心和市场。

  当最难捉摸又最简单的人心逐步向乐观转向,有理由对行情的持续性多一分信心,做长期大概率正确的事情。

  (文章来源:华夏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