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财经奥秘,指引财富未来

推进市场化转型,超200家城投公司更名。

萨达 2024-06-17 06:59:00
近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趋势再次升温,焦点在于将城投公司更名为产投公司。据企查查数据,自2023年9月起,至少有200多家国有城投公司改为“产业投资”,这一数字相较于之前显著增长。业界专家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城投公司更名反映出它们在融资压力下寻求变革的决心,但要实现成功转型,还需经受项目质量控制、政策适应性等多重考验。
转型为产投公司并不意味着简单地转换融资途径。城投公司在过去是地方投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如今在债务化解措施的推动下,转型步伐加速。然而,华西证券数据显示,自债务化解方案实施以来,城投债券的净融资量明显减少。分析认为,随着隐性债务监管加强,城投的融资环境日益严峻,更名可能是应对压力的一种尝试。
尽管更名有助于消除投资者对传统城投公司的刻板印象,但真正关键在于业务实质而非名称。大公国际公用一部的韩熙良认为,即便成功发债,也不能简单地将两者画等号,监管机构、评级公司和投资者更关注企业的实际业务。城投公司转型后的发债并未一帆风顺,只有少数案例如镇江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债券。
转向更具生产性服务的行业是转型的一种路径。城投公司可通过发展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来强化自身。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要求,即地方国企需转型升级,支持新兴产业和乡村振兴,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这也为产投类国企指明了发展方向。
然而,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仍存在挑战。业内认为,城投公司转型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真正实现市场化运营,避免新增隐性债务,以及能否凭借自身资产获得银行信贷。只有在遇到资不抵债等问题时,能按照公司法处理而不依赖政府兜底,才算是真正实现了市场化。
重庆市江北区和渝中区的举措被视为城投退出融资平台的信号,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贷款决策完全基于企业名称的变更。金融机构仍会参考融资平台查询系统的数据。尽管多地已发布“退出融资职能”的公告,但整个转型过程可能需要时间,且面临宏观经济政策、行业监管和项目质量把控等方面的压力。
总的来说,城投公司的市场化转型对于地方债务管理至关重要,但在这个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和妥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