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沪深京三大交易所发布了关于程序化交易的管理征求意见稿,旨在强化监管,提出多项具体措施来管控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这些措施包括设定明确的高频交易判定标准,增强对收益互换客户的穿透式报告要求,以及对频繁申报、撤单的投资者实施更高的行情信息使用费政策。业界认为,这些规定旨在抑制高频交易在技术、信息和速度上的优势,确保市场公平公正,而非禁止高频交易,合理的监管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针对高频交易的特性与潜在风险,细则明确了每秒300笔以上或单日2万笔以上的高申报、撤单频率将被视为高频交易。此外,细则还对程序化交易报告、差异化收费和交易监管提出特殊要求,如增加高频交易投资者的报告内容,对过度使用系统资源的行为收取额外费用,以及加强对异常交易行为的监控。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这些细则有助于引导程序化交易投资者合规操作,平抑市场波动。细则还强调了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通过调整交易成本、限制优势和公平分配交易资源,减少程序化交易对普通投资者的潜在不公平。
专家田利辉认为,全球范围内,程序化交易已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应谨慎管理其发展。细则的出台为投资者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指南,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市场机构预计,细则将促使量化投资机构转向更为稳健的投资策略,从而提升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沪深京交易所表示,他们将继续强化程序化交易监管,并考虑实施针对高频交易的差异化收费制度,修订程序化交易报告规定,并适时发布异常交易行为监控标准。
沪深北交易所将出台细则,强化高频交易监管,重点关注四类异常交易。
2024-06-08 0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