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财经奥秘,指引财富未来

回调超12百分比红利策略要熄火了后续如何看

萨达 2024-08-13 09:27:12

  红利资产自去年开始就成为资本市场青睐的对象,红利策略也成为震荡市中牢牢把持“C位”的关注焦点。然而自5月下旬以来,红利指数却开启了震荡下行之路,回调至今已波动超2个月了。

  红利策略“熄火”了吗?印象中稳健、低波的红利资产此刻还适合入局吗?

  规模放量VS指数回落

  事实上,红利策略自2021年起就持续跑赢市场,取得了不错的相对和绝对收益。而近两年权益市场的持续低迷,在风险厌恶情绪不断蔓延之下,资金更是转向了波动更小、预期更为稳定的红利资产周围。

  在国内权益类基金发行份额连续三年放缓的背景下,红利主题基金却逆市而上、一片火热。

  截至7月中旬,今年年内新发的红利基金共计46只,发行份额183亿份,已经远超去年全年的水平,如此放量,对比过往十四年的数据,都处于绝对峰值。

  权益市场表现不佳时,对防御诉求的提升确会利好红利基金的新发。但在市场高热的另一面,红利指数却出现了接连的回调。

  中证红利指数自开年至5月27日累计额涨幅超15%,同期万得全A累计涨幅-8.4%;但随后开启的回调之路,却让红利指数自高点下跌超12%,几乎快要跌完上半年的涨幅。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4.01.01-2024.08.09,指数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详细注释见文末

  指数震荡下行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红利为何“缩圈”?

  从5月下旬开始,红利板块内部出现了显著分化。随着大盘及中证红利指数出现显著的调整,市场对于红利资产的拥抱范围进一步缩小,呈现“缩圈”的趋势。

  这一阶段,类似银行、公共事业等超大市值、较低波动的类债型低波红利龙头相对沪深300、中证红利的超额收益创下新高,甚至远超今年2月和4月下旬的两轮高点;而这一阶段红利内部资源品相关品种的调整或是海外降息预期在商品上的提前演绎。

  这种下沉和缩圈反应的是市场在对经济预期的走弱之下,向防御板块集中,显示此前市场的风险偏好已经到了一个过度悲观的状态;而需要注意的是,近期类债型低波红利龙头的超额收益开始收敛,市场风险偏好也从过度防御的状态中逐步走向自然修复。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会发现红利的调整本身是一种A股的日历效应。

  天风证券对红利指数历年的行情走势复盘发现,历史上沪深300/中证1000比价在5-7月常常走弱;从股息率提升超额行情的视角复盘,也可以看出6-7月红利的调整效应。

  分红提升个股相对全A的超额收益较高,这种情况下,高分红、高股息的逻辑存在一定的多头止盈压力。而今年,市场对股息率提升的演绎程度风风火火,可谓近年最高,出现多头止盈引起的回调属于正常反应。

  红利还有“利”可图吗?

  经过一番调整之后的红利资产还值得入局吗?普通投资者应当如何把握呢?

  市场观点普遍认为红利资产仍不失为底仓配置的优选,中长期逻辑未变。

  中金公司认为,近期高股息调整,部分原因或是前期资金流入较多导致部分资金获利了结,也可能受到商品价格下跌影响。但若把投资维度拉长到未来1-2个月或下半年,高股息配置价值仍然突出。结构性力量与弱复苏周期叠加,或可为高股息表现提供理想宏观环境。

  中信建投认为,在当前企业盈利预期下修,海外“动荡期”尚未结束,稳定红利类资产由于其防御性优势,仍然应该作为主要的底仓品种。

  天风证券高股息超额的长周期反转条件或有两类信号:一是长期国债利率中枢不再下行, 二是高股息板块股息率进一步提升受阻。结合当前,长期风格切换需耐心等待更多右侧信号,“耐心资产”等高股息方向或仍相对占优。

  红利策略有效的背后来自以下几个核心逻辑的支撑——

  经济环境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从当前宏观基本面来看,经济数据显示当前国内仍面临需求不足和地产偏弱的制约。红利策略可观稳定的复利,具有较强的持续正收益,具备吸引力。

  利率下台阶,红利板块股息率具备相对优势。对于股票来说,分红是分子,折现率是分母,利率又是影响折现率最大的客观因素;利率越低,就越有利于抬升内涵价值,因而低利率时代对红利策略来说是利好;另一方面,从股息利率差的角度来看,红利板块的股息率与国债收益率的比较优势明显,当前中证红利股息率相对十年前国债收益率的利差仍在3.5%上方,处在历史相对高位。(数据来源:Wind,华西证券,截至2024.07.21)

  政策导向,下半年仍有降息空间。“国九条”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红利资产形成较大利好。而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面临内需不足和通胀水平偏低的现实状况,国内货币政策仍需要保持宽松,无风险利率大幅上行的风险有限。

  五月至今市场已经历了较大幅度调整,结构上无论是红利还是成长,从内需到外需板块都下修到了悲观预期,当前已处于支撑位,企稳概率较大。

  在信用周期没有大幅开启、长期增长预期下行的背景下,提供稳定回报对冲长期回报率下行的分红因子依然有投资价值,除非财政大举发力。但目前来看,期待强刺激仍然不现实,内外部各项约束使政策难以以“和盘托出”的方式呈现。这一情况下,我们认为红利资产仍是较为优先的配置选项。

  具体看配置策略,可以以收益稳定、分红率相对较高的偏稳资产为主,可以是国债,权益类资产里的央企、大市值高分红的股票等;另一方面,过去所谓的高风险资产下跌到一定程度后,也会具备配置价值。

  (文章来源:华夏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