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家能源企业宣布增发新股,导致港股股价骤跌9%。该公司计划通过此次增发筹集大约49.29亿港元,仅为上一财年分红额的一半,然而这一消息在市场上引发了强烈反响。对于增发,港股市场通常持谨慎态度,此次增发定价较昨日收盘价折让约9.90%,折价幅度属于正常范围,显示公司基本面尚佳。从股价走势看,该企业表现出色,得益于行业繁荣和丰厚分红,股价从2020年3月至今年3月涨幅超过10倍。
该公司在上一年实现了201亿元的净利润,总计分红110.85亿元。一边大手笔分红,一边又寻求资金注入,这让投资者感到困惑。分红是将公司的资产分配给现有股东,有时包括其他公司的股票,这象征着公司“瘦身”,如腾讯曾将其持有的美团和京东股票分给股东。当大股东资金短缺时,他们倾向于分红,这不会改变股本或股权比例。此外,分红还有其他目的,如投资或稳定股价。
相反,增发则是引入外部资金,可能面向现有股东或新投资者,通常后者居多,会导致股本扩大和股权结构变化。对上市公司来说,分红与增发金额相同,理论上净资产不变,但股东权益会因持股比例下降而受损。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享受公司成长的机会减少。
上述能源公司计划用募集资金偿还债务和补充运营资金。若其不选择分红,就无需增发。通过分红和增发兼顾,公司运营得以维持,大股东也能满足需求。类似案例并非个例,比如某肉类加工公司计划巨额分红和增发。
有的公司在盈利稳定的情况下仍频繁分红并融资,可能导致每股权益被稀释,尽管市值看似可观,但股价表现疲软。分红通常意味着公司实力较强,但如果还要增发,其优秀程度可能会打折。最近,上交所已否决了一家公司的IPO申请。这家公司在过去几年积累了大量现金,利息收入可观,且累计分红超过35亿元,却计划大规模融资37亿元。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更倾向于那些持续分红而不常增发的公司,它们更能体现持续回报的能力。
一些投资者关注股本变化,对于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稀释股权的做法持保留态度。目前,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通过注销股份来减少股本,这被视为对股东更有利的回馈方式。
公司大额分红后又巨额募资,分析此举对股东的实际影响。
2024-06-04 20: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