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财经奥秘,指引财富未来

据E公司分析,大规模模型的定价竞争可能会加速产业内的泡沫挤压以及企业的优胜劣汰进程。

admin 2024-05-27 21:26:00
在今年的6.18促销季,出人意料的是,大模型的价格战成为了先发信号,国内主要的头部玩家纷纷加入。除了小型平台和产品,字节跳动的模型定价从按分计价转为厘计,拉开了价格战的序幕。阿里云的通义千问系列大幅降价,百度的文心大模型ERNIE Speed和ERNIE Lite也迅速跟进,免费提供;科大讯飞的星火Lite API永久免费,腾讯的混元-lite模型API更是降至零成本,这一系列的密集降价行动令人眼花缭乱。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模型的降价甚至免费行为并未提前预告,仿佛突然袭来,暗示着背后的竞争激烈。一方面,后续降价者像是对首发者的直接回应;另一方面,许多产品的免费推出体现出了紧迫感,反映出价格战的激烈程度,使得互联网和云平台几乎没有时间思考。 对于大模型而言,这次价格战具有深远影响。它标志着从模型发布速度、参数规模的竞争,扩展到应用性能和市场价格的卷入。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初大模型在中国兴起时,由于缺乏实际案例,参数和发布时间成为关键指标。随着技术进步,模型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和投资回报的考量逐渐占据重要位置。 大模型API的降价旨在吸引开发者以较低成本尝试AI应用,这对于市场推广和激活具有积极作用。放眼其他产业,如互联网,价格战是常见的竞争手段。然而,为了防止恶性竞争,关键在于保证性能稳定和持续创新,同时调整定价策略和成本优化,推动技术普及和应用落地。 大模型的价格战源于技术相近和性能同质化,使得价格竞争成为决定因素。长远来看,中国AI产业可能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千模大战”,因为并非所有公司都需要自建模型,小型企业面临成本压力和价格战,生存空间有限。未来可能会形成强者恒强,弱者被淘汰的格局,促使大模型竞争进入“终局”。 这个“终局”可能是价格战引导行业走向类似芯片产业,由少数几家代工厂和多元应用商主导的模式。这个转变的具体形态还有待观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