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财经奥秘,指引财富未来

资本市场对合成生物学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各相关方携手并进,共同努力解决产业化的关键挑战。

胡青 2024-05-29 07:55:12
在全球范围内,"万物皆可合成"的理念正推动绿色生物经济的发展,以及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众多企业纷纷布局,资本积极响应,全球已有超过500家公司投身于合成生物学领域,竞争日益激烈。 近日,合肥市政府、招商局创新科技集团和凯赛生物达成战略合作,目标是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合成生物材料产业集群,并建立集研发和产品应用于一体的平台。这彰显了政府、产业和资本三方共同推动合成生物学赛道的决心。 尽管合成生物产业在国内多个地方展现出勃勃生机,但仍面临着技术瓶颈、规模化生产的挑战,跨学科人才短缺,以及行业标准和伦理研究的滞后等问题。专家强调,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在创新、协作网络和政策支持上进行多维度突破,共同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 合成生物学产业正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例如,北京发布的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计划明确涉及该领域,其他如上海、江苏、深圳等地也相继出台配套政策,积极提升研发能力。一些城市甚至提供高达1亿元的资助,以推动“研发-转化-产业”一体化。 国内企业在合成生物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凯赛生物和华熙生物等,已在各自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然而,资本市场的热度与产业的实际发展之间存在差距,一些早期的合成生物公司遭遇挫折,提醒我们技术商业化的过程并非易事。 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认为,尽管早期美国生物制造的尝试曾遭遇失败,但像Amyris和Zymergen的探索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国家和地方层面将生物制造视为战略重点,产业政策有望推动中国生物制造的迅猛发展。 朱思楠表示,随着技术进步和跨学科融合,合成生物基础研究持续活跃,二级市场对行业的投资也逐渐升温。然而,企业应保持理性,将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置于首位,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当前,合成生物行业在审批、市场准入等方面仍存在问题,特别是在生命健康、食品等领域,创新材料和产品的转化面临困难。因此,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制定明确的监管政策,以确保创新成果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成本浪费。